油缸的特点:
油缸是将液压能转变为机械能的执行元件,它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在各种机械的液压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主要特点包括:
输出力和活塞有效面积及其两边的压差成正比;
通常由缸筒、缸盖、活塞、活塞杆、密封装置、缓冲装置与排气装置等组成,缓冲装置与排气装置视具体应用场合而定;
按结构形式可分为活塞式、柱塞式、多级伸缩套筒式、齿轮齿条式等;按运动方式可分为直线往复运动式和回转摆动式;按受液压力作用情况可分为单作用式、双作用式;按压力等级可分为低压、中低压、中压、高压、超高压等;
当液压油进入油缸时,可推动活塞在轴向方向运动,进而带动与活塞杆相连的部件运动;
为防止漏油,各部位通常设置有密封圈;端部一般设置缓冲装置,以避免活塞与缸盖发生机械碰撞;
可免去减速装置,且没有传动间隙,运动平稳。
常见的油缸类型及其特点如下:
活塞式:
单活塞杆液压缸只有一端有活塞杆,其两端进出口油口都可通压力油或回油,以实现双向运动,故称为双作用缸;
双杆式活塞式液压缸的固定方式有缸体固定和活塞杆固定两种,按液压力的作用情况有单作用式和双作用式;
单作用式液压缸中,压力油只供液压缸的一腔,靠液压力使缸实现单方向运动,反方向运动则靠外力(如弹簧力、自重或外部载荷等)来实现;双作用液压缸活塞两个方向的运动则通过两腔交替进油,靠液压力的作用来完成;
由于两腔的有效作用面积不同,在供油量相同时,不同腔进油,活塞的运动速度不同;在需克服的负载力相同时,不同腔进油,所需要的供油压力不同,或者说在系统压力调定后,两个方向运动所能克服的负载力不同。
柱塞式:
是一种单作用式液压缸,靠液压力只能实现一个方向的运动,柱塞回程要靠其它外力或柱塞的自重;
柱塞只靠缸套支承而不与缸套接触,缸套极易加工,故适于做长行程液压缸;
工作时柱塞总受压,因而它必须有足够的刚度;
柱塞重量往往较大,水平放置时容易因自重而下垂,造成密封件和导向单边磨损,故其垂直使用更有利。
伸缩式:
具有二级或多级活塞,活塞伸出的顺序式从大到小,而空载缩回的顺序则一般是从小到大;
可实现较长的行程,而缩回时长度较短,结构较为紧凑,常用于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上。在多个一次运动的活塞中,各活塞逐次运动时,其输出速度和输出力均是变化的。
摆动式:
是输出扭矩并实现往复运动的执行元件,有单叶片、双叶片、螺旋摆动等几种形式;
叶片式中,定子块固定在缸体上,而叶片和转子连接在一起,根据进油方向,叶片将带动转子作往复摆动;
螺旋摆动式又分单螺旋摆动和双螺旋两种,双螺旋比较常用,靠两个螺旋副将液压缸内活塞的直线运动转变为直线运动与自转运动的复合运动,从而实现摆动运动。
泥驳船开体油缸的特点:
泥驳船开体油缸是泥驳船的重要部件,用于实现泥驳船两半船体的启闭动作。其特点包括:
需具备足够的力量和稳定性,以确保在启闭船体时能够安全可靠地工作;
由于泥驳船的工作环境通常较为潮湿且盐雾浓度高,开体油缸一般会应用一些特殊的工艺,如 HVOF(高速氧燃料火焰喷涂)、激光熔覆等喷涂工艺,来提高活塞杆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细节处理较为重要,例如即使是一颗螺栓,也都经过达克罗处理,并在内六角孔及螺纹缝隙处做特殊的防腐防水处理,以便保护螺栓不受腐蚀或轻微腐蚀,便于后续维修保养;
可能会采用一些特殊的设计来避免船体产生震动和噪音及活塞杆断裂等机械故障,例如在油路设计上进行优化,或增加缓冲装置等;
为了适应不同泥驳船的需求,可能需要按客户要求进行定制,包括尺寸、行程、工作压力等方面;
通常需要通过各船级社认证标准,以确保其质量和性能符合相关要求。
例如,一些开体泥驳液压缸在缸筒上固设有油路块,油路块内设有工作油口、单向阀、导压操作单向阀和导压关单向阀等。这种设计可以保证在对缸筒的无杆腔进油、活塞杆伸出时,有杆腔内的油液能持续进入无杆腔,不回油箱,保证了液压缸无杆腔整条油路不会产生负压,避免了因液压缸无杆腔补油不足引起的液控阀瞬间关闭,从而防止船体产生震动和噪音及活塞杆断裂等机械故障。且整个液控系统集成在缸筒上,有杆腔内的油液进入无杆腔补油及时、无滞后现象,增加了液压缸工作状态的稳定性,通过油路块的集成结构,油路简单可靠、无泄漏,降低了整个控制系统的成本。
此外,有的开体泥驳液压缸还会在导向套内侧设置与有杆腔油口相通的缓冲腔,以及在活塞杆上固定与缓冲腔对应的缓冲套,以对活塞杆的伸出起到缓冲效果,避免冲击引起的震动和噪音;或者在导向套内设置连通缓冲腔与缸筒内腔的自回油油路,并在自回油油路上设置缓冲阀组来调节缓冲的速度;也可能在导向套内设置连通有杆腔油口与缸体内腔的油路,并在该油路内设置单向阀组,以便在活塞杆收回时,可增加油压作用面积,降低收回时的启动压力,实现快速回收活塞杆。
总之,泥驳船开体油缸的特点使其能够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下,稳定、可靠地完成船体的启闭操作,同时尽量减少故障的发生,降低维护成本。具体的特点可能会因不同的产品设计和制造而有所差异。
|